滁州市“园丁四法”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

发布日期:2024-05-22 10:35 来源:滁州市司法局 阅读: 字体【  

近年来,滁州市司法局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需求,切实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责,着力提升行政执法质效,全力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。

一是专项“修枝”,深化“减证便民”服务。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堵点、痛点,深入推进“无证明城市”建设工作,系统梳理各类办事证明材料,通过直接取消、数据共享、告知承诺、部门核验等方式,逐步实现证明材料“免提交”。持续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,以市政府名义印发《滁州市市直单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》,平均每年度受理并办结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近7万件。

二是联合“养护”,降低“执法扰企”频次。先行选取关系市场主体切身利益的重点执法领域,制定“综合查一次”事项清单,涉及食品生产、娱乐服务等5大类企业,明确检查事项、检查方式和主要检查内容,破解涉企重复检查难题,减轻民营企业负担。创新监管服务方式,通过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,一次到位”,强化有针对性的跟踪服务和指导,凝聚执法合力,提升执法效率,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“减负赋能”。

三是全面“灌溉”,推行“包容审慎”执法。印发《滁州市“两免一减一评估”试点工作推进方案》《滁州市对涉企行政执法案件实行经济影响评估实施办法》,22家市直部门制定“免罚轻罚”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共515项,涉及免罚轻罚金额680万余元。不断优化柔性执法方式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降低执法行为对民营企业发展影响。

四是精心“培育”,探索“政务服务”增值。探索实施涉企行政执法“三书同达”制度,着力实现对企业行政处罚到合规建议再到信用修复的“全链条”监管闭环,提升行政执法部门服务企业、护航发展的能力。聚焦光伏、新能源电池、绿色食品等8个特色优势产业,积极探索产业合规体系建设工作,依法规范和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,推进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。